我之前在使用社交通讯工具的时候就发现,像Telegram这样的应用在中国用的人数还是相对没有西方国家多,但它的简洁界面和强大的加密功能让我印象深刻。大家可能跟我有类似的经历,就是每天都在寻找一款既能够保护通讯隐私,又能提供快捷便利的通讯软件。在国内,微信几乎是大家的首选,不过对那些追求更个性化和自主选择界面语言的人来说,Telegram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第一次接触Telegram是在大约两年前,那时候它还没有直接为简体中文提供内置支持。大家要用简体中文界面,需要先下载一个telegram简体中文语言包。
在我的使用体验上,语言包安装其实并不复杂。按照说明,一步步将文件导入Telegram的设置选项中,不到五分钟整个过程就完成了。当时令我觉得不太方便的地方是,语言包本身并不支持自动更新。有时候Telegram更新版本后,语言包内容和应用内容不匹配,文字显示就会出问题。我当时非常希望语言包可以和应用一起更新,这个愿望后来还得到了一些满足,因为在主动去查询时发现,西方大部分用户是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等待新版的翻译包更新并下载的。这种手动更新模式在某些方面确实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你可以耐心等待用户社区提供更准确、更符合语境的翻译版本,用多久也没问题。
我身边几个朋友在使用时都有提到这个问题,毕竟更多人愿意让工具为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是让生活迎合工具。对此,有些朋友建议使用其他多语言支持更完善的通讯工具,但像Signal、WhatsApp这样的应用,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核心用户群体。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5亿人使用Telegram,它的安全性、功能丰富等特点都没有让人失望。
我和朋友交流也发现,Telegram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开放性。在2018年左右,有几个国家政府尝试关闭对Telegram的访问权限,因为担心它容易被用于传播不当信息。但对一些追求个人隐私保护的用户来说,这正好是他们选择Telegram的原因。我有个留学的朋友,他通过Telegram和家人保持联系,即使用英文界面,翻译成中文后也能基本无误。这些年,我们手动更新语言包已成习惯,虽然偶尔会有一些细节上的翻译错误,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对Telegram的喜爱。每次应用程序更新后,我们会在Telegram的用户社区中寻找最新的中文语言包,通常一个周期之内就可以找到心仪的版本。有些积极贡献者会在新版发布的几天内提供更新版本,其效率之高实在令人佩服。
一般我们用iOS或Android手机时,应用商店会提示更新,但语言包就要靠自己了。对于一个不怎么懂技术的用户,这反而是一种锻炼动脑的机会。很有趣的是,有时候总是等不及社区提供的语言包,我也学着自己修改翻译文件。基本上只要找准几个常用的应用内术语,把它们对应到具体的中文用词,效果立竿见影,这样的体验让我对“用户参与产品改进”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拿我自己举例,我平时是一个开源软件的爱好者,因此经常会抱怨商业软件更新时缺乏透明度。Telegram采取这种用户协作的方式,虽然看似落后,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好地满足了我对参与感的需求。去年有一次Telegram大更新,新增了多项功能,包括视频会议和群组聊天增强功能。此时,全球各地的翻译就显得更为重要,那次我下载新语言包大约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速度非常快,不到24小时就有本地化版本出现,这让我感到惊喜连连。
说实话,我个人是希望将来能解决这个无法自动更新的问题,但在目前的技术环境和网络氛围下,大概率还是用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主。期待未来能看到更智能、更便捷的解决方案。偌大的用户群体,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意诞生。希望每个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享受更智能更舒适的社交体验。